恋爱心理

研究男女亲密关系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与发展规律的科学,即探讨男女在相互吸引、恋爱、婚姻等人际关系互动中的规律、模式、影响因素等的心理现象及规律。主要属于社会心理学范畴,成熟的理论成果包括: **爱情类型理论:**加拿大社会学家John Alan Lee(1973)经由文献收集及调查访谈两阶段的研究,将男女之间的爱情分成六种形态:情欲之爱(eros)、游戏之爱(ludus)、友谊之爱(storge)、依附之爱(mania)、现实之爱(pragama)及利他之爱(agape)。 **爱情三角理论**:目前最重要且令人熟知的理论。斯滕伯格认为爱情包括三种成份:亲密(Intimacy)、激情(passion)、及承诺(commitment) 。所谓的亲密是指与伴侣间心灵相近,互相契合,互相归属的感觉,属于爱情的情感成份;激情是指强烈地渴望与伴侣结合,促使关系产生浪漫和外在吸引力的动机,也就是与「性」相关的动机驱力,属于爱情的动机成份;而承诺则包括短期和长期两个部份,短期的部份是指个体「决定」去爱一个人,长期的部份是指对两人之间亲密关系所作的持久性承诺,属于爱情的认知成份。随着认识的时间增加及相处方式的改变,上述的三种成份将有所改变,爱情的三角形会因其中所组成元素的增减,其形状与大小也会跟着改变。三角形的面积代表爱情的质与量,面积愈大,据Sternberg( 1986 )的说法:三角形越大,爱情就越丰富。 **依恋风格理论:**(Hazan&Shever,1987; Bartholomew&Horowitz,1991)认为个体婴儿时期与人建立的依恋关系,会使个体形成一个持久且稳定的人格特质,这项特质对个体在与异性建立亲密关系时自然流露出来。他们认为小时的人际亲密关系的型态对后来的爱情互动型态可能有因果的关系存在。 更多详细理论解释可以参考[百科][1] [1]: http://www.baike.com/wiki/%E7%88%B1%E6%83%85%E5%BF%83%E7%90%86%E5%AD%A6&prd=button_doc_jinru

相关文章